其他

全部新闻

第九届“江西之星”创意设计大赛命题探究—靖安黑陶、铜钱编织

发布时间:2022-08-11      文章分类:其他      浏览量:2619      文章来源:本站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宣传推广靖安县农旅产品品牌,发挥创意设计在靖安县农旅产品品牌升级中的作用,靖安县农业农村局提出“靖安县农旅产品创新创意设计”命题。命题设计主题为“设计创新靖安,创意赋能农品”。





      “靖安县农旅产品创新创意设计”命题包含黑陶、铜钱编织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要求挖掘靖安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价值内涵,融入靖安文旅IP、文化或地域印记,结合所选产品特性、贮存运输条件、流行趋势,重点突出包装的文创性、市场性、实用性。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靖安黑陶历史悠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虎墩遗址出土的薄胎蛋壳黑陶觚距今4500年上下,薄胎蛋壳黑陶被世界考古学家公认为人类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靖安老虎墩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觚最薄处仅0.4毫米,胎体内外全黑,在南方地区极为罕见,蛋壳黑陶完整器的出土在江西尚属首次发现,其考古价值,文化价值,工艺美术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靖安黑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主体单位靖窑陶瓷坊位于靖安县香田乡渔桥村,占地33亩,拥有传统柴窑两座,非遗展馆700余平米,工作室1500余平米,集黑色陶瓷传统技艺研究、制作、展示、学术交流、研学旅行等等为一体,是江西省考古研究院挂牌的黑陶研究基地。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靖窑古陶瓷中心)创办人伍映方出生陶瓷世家,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黑色陶瓷的古法研究与技艺恢复,默默行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的路上,先后成功恢复多个黑色陶瓷品种的古法制作技艺,成功挑战仅0.2毫米薄度的蛋壳黑陶,否定化工原料添加法与有烟煤熏烧法,所有作品遵循天然材料、手工制作、柴窑烧制三项基本原则;其一生只为一事来,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对产品追求零污染,摒弃一切有可能对产品产生有害物质残留的材料,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了标准起草制订的先河,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能工巧匠,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宜春工匠,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于2021年被授予第四届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



铜钱编制技艺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一般是先准备好编织作品所需的各类铜钱及辅料,然后定型,利用铜钱编织工具将铜钱用特定线上下来回穿,反复循环直至成型。



靖安县张灿金是铜钱编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主要代表作有:铜钱宝剑、五帝钱、五通盔甲,聚宝盆、鱼跃龙门、一帆风顺、摇钱树等。其中“五通盔甲“和“聚宝盆”作品,分别在2016和2017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外观设计专利。2020年“铜钱聚宝盆”获江西省文创产品铜奖。